中国机械网 - 机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国内市场 | 国际市场 | 市场分析 | 价格行情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高端访谈 | 行业展会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NLAW和“标枪”能让机械化部队失效?
L.biz | 商业搜索

NLAW和“标枪”能让机械化部队失效?

信息来源:jooxoo.com   时间: 2022-12-18  浏览次数:18

  这次乌克兰冲突中,单兵反坦克武器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看点。尤其是瑞典和英国联合开发的NLAW反坦克导弹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有一些人已经开始在网上到处吹嘘说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又一次“让坦克失去意义”了。

  其实从这次战争的情况来看,这个结论显然还是在扯淡,不过事实上确实是让大家看到了一种新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思路的实战效果确实很好。

  首先得介绍一下NLAW导弹,这种导弹最大的特点在于简单。

  它的制导原理被称为“瞄准线预测光学跟踪”,实际上就有点类似于以前的直航鱼雷,按照发射前计算机系统预测的敌方坦克运动方向,取一个提前量把导弹发射出去,发射出去后,主要是依靠导弹内的惯性导航装置,让导弹能够修正各种环境因素,例如风偏,保持直线飞行。

  

  NLAW反坦克导弹

  该导弹的主要攻击方式是掠飞攻顶,它的弹体直径115毫米,弹头直径150毫米,这个150毫米的弹头内装有一个向下安装的破甲战斗部,头部装有一个近炸引信,能够在导弹飞越目标头顶瞬间引爆战斗部,产生金属射流,击穿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

  当然也可以选择直接攻击方式,不过这种方式主要是用来攻击诸如低速飞行的直升机或者轻装甲目标,因为其战斗部并不能调整方向让射流转向前面,其实就是相当于一个小型高爆战斗部了。

  这样一种制导方式的好处就是便宜,确保导弹命中率主要是依靠其较快的飞行速度(200米/秒)和较短的射程(有效射程600米,最大射程1000米)。

  

  标枪反坦克导弹

  另一个好处是导弹一旦发射出去,就无法被干扰,因为导弹的飞行方向是在发射前就已经确定好了。同时也免去了测距的烦恼——只要确定目标在射程内就行。

  从战场实战效果来看,这种导弹的攻击效果类似于一种单兵发射的末敏弹,一发就能让坦克丧失战斗力,击中战斗室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引爆弹药直接摧毁坦克,击中动力舱则可以让坦克失去机动能力。

  相比之下,“标枪”这类自带高性能红外、光电导引头,能够自动跟踪目标然后规划攻顶弹道进行攻击的导弹呢,从技术水平,命中率, 射程,威力方面都要盖过NLAW一头,实战效果却反而往往不如NLAW,主要原因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标枪”作为一种“高级"导弹经常被用于攻击很远的目标,美军自己甚至还修改了“标枪”的说明书,把它的射程改到4000米。然而实际上当初设计的时候“标枪”导弹射程是在1200米左右,而打更远的目标实际上是利用导弹主动导引头自己在远距离上发现目标的能力,如果在飞行过程中,目标发射了热烟幕,或者机动离开了导弹导引头搜索范围,那么导弹就等于废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因素,实际上“标枪”在历次实战中都表现出了远低于靶场上的命中率。

  反过来,NLAW的设计根本不能打超过其设计射程的目标,反而“被动”的让它只能攻击设计射程内的目标,所以命中率反而更高。

  这就和二战中的反坦克火箭筒,理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坦克噩梦”、“巴祖卡”等火箭经常被用来射击较远距离的坦克,往往表现不好,反而是“铁拳”这种只能打30米、60米、100米简易反坦克武器反而在实战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当然更重要的是,“标枪”导弹的价格远高于NLAW,据网上查到的不同数据,NLAW导弹的市场价格最高80000美元,成本价可能只有40000美元左右,而“标枪”美军采购价17万美元,外贸价格更高。

  

  红箭-12导弹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RPG-30火箭筒,就是这次乌克兰冲突中有部分格鲁乌特种部队使用,还被缴获的那种,它采用两根发射管,上面一个直径较小,用于引爆敌坦克的反应装甲或诱发主动防御系统,粗的一个管子发射的火箭弹为105毫米直径,破甲深度600毫米,它的价格是28000美元。

  相比之下,美国的AT-4火箭筒价格仅为1480美元,俄罗斯的RPG-7火箭筒发射筒价格约900美元,弹药约100美元。

  从这样一个比较来看呢,NLAW的价格已经降低到接近于现代比较复杂的无制导火箭筒水平了,虽然仍无法完全取代最简单的一次性直射火箭筒。

  从目前战场情况来看,俄军也相当重视缴获的NLAW导弹,有缴获就会使用,就和二战中苏军大量使用缴获的德国“铁拳”火箭筒一样。

  那么这就引起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俄罗斯可能会以NLAW导弹为蓝本,开发技术原理基本相同的俄罗斯版,就像二战后以缴获德国“铁拳”150火箭筒为基础开发RPG-2火箭筒一样。

  不过NLAW导弹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能存在一些难度——首先就是NLAW导弹的基础是集成到芯片上的微芯片陀螺仪,也就是我们在手机上常见的那种,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芯片的成本和产量可能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当然俄罗斯也可以用他们的俄式邪典办法,用微机电陀螺仪为基础,加上集成度较低的集成电路,来实现类似的效果,只是这就要付出尺寸变大的问题,对于大型的导弹武器来说这个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单兵武器来说,这就可能是个大问题了。

  如果最后做出来俄军要用直径152毫米的弹药才能具备类似NLAW的效果,那就……很尴尬了,因为这对于单兵来说就有点太重了。

  另一方面,对于我军来说,红箭-12导弹研制和少量列装也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部队实际上装备的大多仍然是84毫米和93毫米的单兵火箭,而红箭-12导弹因为价格较高,至今也没有大量装备。

  目前我军新一代的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已经基本尘埃落定,是一种具备人在回路中控制能力和自动跟踪能力的新型导弹,射程5000米左右,这个也基本上符合目前国际流行趋势。

  但在单兵轻型导弹方面,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开发价格更加低廉的装备。

  有报道提到,我军目前正在准备大量装备原理类似瑞典“卡尔·古斯塔夫”的无后坐力炮,但是这种武器主要是取代现役120毫米火箭筒,主要还是作为步兵火力支援武器,攻击各种战场目标,而不是打坦克。

  我国科研机构也开发过一些类似NLAW的武器,比如兵装集团就在93毫米火箭筒基础上开发了制导弹药,也是采用高抛弹道,不过采用了光学导引头而不是红外导引头来大幅度成本。其实这种武器依然是一种低成本版的红箭-12,和NLAW还是不一样。

  

  兵装的93毫米攻顶火箭实际上原理相当于一个制导迫击炮弹

  此前有消息称,国内有厂家应中东客户的要求,正在开发类似NLAW制导原理的69式火箭筒的制导弹药(只是没有攻顶),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相关产品问世。

  所以我们开发类似NLAW原理的新型导弹呢,应该说各方面条件肯定比俄罗斯更好,或许接下来也会看到相关的尝试。

  技术上说到这儿,那么这种武器是否改变了战场形态,甚至导致未来战场上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失去价值了呢?

  显然没有,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乌克兰军队的零星伏击作战从未能够真正给俄军造成沉重打击,因为使用常规的火箭筒这类武器基本无法有效对抗戒备前进的机械化部队。反过来如果使用NLAW和“标枪”有可能会给敌方造成一定损失,但是这其实并未改变什么,因为机械化部队仍然在火力,防护力,机动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就算使用轻型反坦克武器能够一击得手,伏击部队一样还是难逃一死。

  

  实际上乌克兰军队大部分伏击作战都被俄军挫败,只是因为“认知作战”,网络上单方面出现大量乌军伏击俄军得手,或者打俄军已经放弃的坦克的视频,才造成了一些人的认知错误

  

  二战后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大发展实际上大大提高了步兵对坦克作战的效能,但回顾历史,这些成功战例基本都是在特殊地形环境下取得的胜利,并未改变步兵部队面对机械化部队的劣势

  而如果在野战环境下,规模较大的步兵部队,就基本很难进行伏击作战了,敌方坦克不会傻乎乎集体开进步兵反坦克武器射程内等着挨揍,而是会在导弹射程外使用坦克炮,或者召唤己方炮兵对步兵阵地进行压制,优势在哪一边就更不用提了。

  当然,这些单兵反坦克武器在城市攻坚战中,将会给防守方提供相当的优势,因为城市地形复杂,更有利于步兵的伏击,也迫使坦克无法充分发挥射程优势。

  这个情况,和以前装备传统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和导弹有什么区别吗?并没有啊,只是在战斗中增加了机械化部队的损失风险而已。

  而坦克机械化部队的最大优势,能够快速机动,同时具备战场上最强大的打击能力,这一点仍然没有变化。

  除非单兵反坦克武器发展到和重型反坦克导弹一样的效能,也就是有效可靠在4000-5000米,也就是坦克有效攻击距离上对坦克进行有效的杀伤,并且价格至少低到“标枪”水平,否则的话,步兵和坦克的交锋中,坦克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不过这倒是让我想到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巡飞弹,如果我们把思路从使用火箭发动机的导弹、火箭弹上转移到这个角度,那么使用小型活塞发动机,或者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小型巡飞弹,或许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了,美国目前已经在研制使用四轴无人机取代末敏弹降落伞,使得末敏弹从区域覆盖武器变成大规模精确打击武器,这种东西可能会真正的改变战局。

  

  未来CH-901这类巡飞弹如果系统进一步简化,性能进一步提高,那么战场上坦克可能会面临真正严重的威胁

  但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玩意能够在近期内投入实战的能力。

  不过NLAW这类导弹的异军突起,也为未来坦克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目前西方坦克在国际市场上售价已经达到了上千万美元,中国出口的VT-4坦克的售价也已经达到560万美元,在这样的价格之下,是否可以考虑安装类似99A上的激光压制系统那样的装置,这或许是目前最万能的解决方案。当然其作用要从压制敌方坦克火控系统改为能够利用毫米波雷达搜索指示,攻击来袭的制导弹药——不过这对于NLAW来说依然有问题,因为NLAW并没有光电导引头,你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并不能破坏它的攻击。所以这个系统起码要达到类似“寂静猎手”那样的3千瓦-5千瓦水平,能够对目标进行硬杀伤才行。

  

  目前的激光防空系统仍然存在尺寸较大的问题,未来需要将其进一步缩小到能够安装在坦克装甲车辆上作为辅助武器

  在此之前,使用破片杀伤或者指示车载机枪、机炮进行拦截的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或许也是一个过渡性的办法,但是这种系统的价格问题、备弹问题,使其在战场上是否能奏效,依然存在很多疑问。

  总之呢, 甲弹斗争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大规模实用,单纯的穿深和装甲防护力的对抗迟早要变成智能化能力之间的斗争。

  不过不论如何,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其地位远远不会因为甲弹斗争的小小涨落就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历史上发生类似的事情往往是因为斗争的天平出现了根本性的倾覆,就像从冷兵器到热兵器这样的根本性变化,但是现在,这种倾覆还远未到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机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