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冬奥火炬手,我十分自豪,这份荣誉属于塞罕坝全体干部职工。”在张家口赛区火炬接力第5个点位张家口大境门,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是最后一位火炬手。他说,“天气是冷的,但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塞罕坝三代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也会把奥林匹克精神带回塞罕坝,为生态建设再作新贡献。”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的承德市,曾经由于过度砍伐黄沙漫天。风一起,漫天黄沙奔着京津吹去,人们常用“屋顶扬沙”形容这样的情景。“1964年春,全场干部职工齐聚马蹄坑开展会战,开创了国内机械种植针叶林的先河。”陈智卿说,全体干部团结一心,顶风冒雪、反复试验,终于取得造林的决定性胜利。

陈智卿于20世纪90年代来到塞罕坝,27年来始终坚守在高寒坝上。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健康稳定的森林系统,完成石质阳坡攻坚造林10.2万亩。茫茫林海傲然屹立,生态效益明显。如今塞罕坝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达到2.74亿立方米,固碳81.4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
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通过驻村帮扶、生态旅游、苗木生产,4万多百姓受益,2.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带动周边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多种业态,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陈智卿笑着说,“老乡们都说,‘绿水青山’如今真成了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陈智卿介绍,塞罕坝每年的积雪期长达7个月,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冬季,塞罕坝的干部职工都会组织开展一些大家喜爱的冰雪活动。2021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塞罕坝建立了“冰雪项目国家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冬季项目训练中心党支部与塞罕坝进行联合共建。他说:“随着北京冬奥的举办,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和塞罕坝联合共建的推进,塞罕坝的全体职工对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会越来越高,开展的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