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近年来,全国高考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其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而此次《通知》要求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正是对这一改革方向的坚持和深化,也是从细节处着力,纠正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只要求会背诵能拿分,不要求消化理解;只强调做题数量,不讲究质量和反思总结……此类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由来已久,且广泛存在于现今的中小学教学中。而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学生过于依赖背诵和刷题,难以养成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培养推理、分析等能力;另一方面,繁重的背诵和刷题任务,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也降低了学习效率,通常是“事倍功半”。
因此,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和重要环节。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通过优化考试内容,制定更灵活多样的考查方式,倒逼中小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全面培养学生。
其实,背诵和刷题都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对夯实基本知识很有必要。但关键在于,如何做到灵活背诵和科学刷题,将背诵记忆的知识和做过的题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不求甚解、不加思考。对此,学校和老师应该尽力避免“填鸭式”教学,在要求学生完成背诵、做题等学习任务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反思、整改和总结。只有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打通,才能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不容忽视,在推进高考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性。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改变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的难度更高。因此改革需要做好兼顾,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教育现状,如此才能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对广大学子来说,要想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不仅要夯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而且要提高综合素养,注重学以致用,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单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就能拿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