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汝敏 东营报道
2月2日上午,在垦利区垦利街道左二村,一台秸秆打捆机正在田地里进行作业,通过将秸秆打捆、销售,不但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生态污染,还有效的解决了农作物秸秆整体利用率低的困境。
“秸秆打捆机的速度很快,差不多4捆就有一吨重,目前一吨秸秆销往电厂价格在270元至370元左右,销往畜牧养殖场价格在430元至470元左右,以前一台小型打捆机一天作业量约40亩,现在通过机械更新换代一天作业量约200亩,较之前提高5倍。”垦利文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训国说道,“在新型农机的助力下,目前垦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机械作业面积可达到46万亩左右,全年秸秆综合利用总量28万吨左右(含玉米青贮7万吨),还田面积40万亩左右,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

据了解,垦利文通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以来,以服务农业生产,实现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合作社社员为依托,筹建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基地,通过生产基地示范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生产新模式、新技术。
“我们现有合作社社员152人,大型拖拉机50余台,收获机械90余台,高效植保机械22台套,高效无人植保机20台,进口秸秆打捆机、水稻大田整平机、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搂草机等其它配套机具460余台套。近几年完成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69万余亩,其中,高效植保服务作业面积20万亩。2018-2019年通过应标成为垦利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社会化服务项目、深松作业项目作业主体,完成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收获5.7万余亩,完成深松作业面积1.6万余亩。”垦利文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训国说道。

同时,垦利文通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建设农机“智慧农业平台”,依托合作社已有的农机科学研究院深松作业监测平台和北斗农机作业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合作社农机信息化平台,通过安装电子设备,可以实施远程监控,对作业面积、作业位置、作业质量、作业安全等动态信息进行监管查询,实现合作社农机作业统一调度、作业质量监督、作业面积统计,进一步实现大田作业信息累积与汇总,为农业托管服务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实现农机作业服务智能化。
“我们利用合作社培训教室,依托农机厂家技术专家、农业部门技术专家、农民种田能手,对合作社社员、服务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知识技能培训,从而实现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知识技能与拓展合作社服务对象的有效结合。”袁训国说道。另外,合作社以“农业生产服务”为切入点,建立“种植技术+农业金融+农产品销售”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展本地化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与全程综合服务,并积极与产业伙伴开展合作,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贡献力量。

“近几年来,由于机具先进,作业质量高,周边地区的农户纷纷向合作社靠拢。目前我们服务范围已辐射到东营、利津、河口以及滨州、淄博、潍坊等周边地区,2020年农机作业产值1300余万元。”袁训国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土地托管、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依托垦利智慧农业平台,建立高效农业无人农场一处,推动垦利区农业全程机械化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