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网 - 机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国内市场 | 国际市场 | 市场分析 | 价格行情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高端访谈 | 行业展会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破解农业信息化的“深入”难
3.biz | 商业搜索

破解农业信息化的“深入”难

信息来源:jooxoo.com   时间: 2012-07-31  浏览次数:297

    基于传感网络和3G网络融合的新应用,通过在大棚内现场布置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摄像头和控制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农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可远程控制浇灌和开关卷帘等设备;利用RFID和二维码等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标记和管理,监控和记录所有产品流通环节,为政府执法人员、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溯源信息;通过在农机上安装定位和农机工作状态采集设备,可实现智能化的农机定位调度与管理。类似的应用还有冷链运输监控、智能化粮食储存管理等。这不是简单地把电话和网络建设到农村,而是电信运营商用新一代宽带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来武装新一代的农民,打造“智慧农业”的典型应用。在这些方面,中国电信已经迈开了步伐,智能大棚、生鲜乳行业信息化、智能农机管理等应用,目前已经在黑龙江、北京、山东、湖南等省份广泛推广,在北京郊区的胡萝卜农场有几块试验田,里面试验的不再是新种子、新种法,而是智慧农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从中国电信在智慧农业中的实践探索看,我们更多地需要思考:如何破解“深入”行业信息化的难题?
    行业“鸿沟”,难以弥合
    “我们运营商已经做了一些物联网示范项目,很多是局部的信息化应用,真正能切入行业核心业务流程的还很少,因此可规模化推广的应用不多!”中国电信集团副总工程师靳东滨对记者说,电信企业目前在很多行业和社会领域做的信息化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业边缘部位化、底层化的应用,在需求部门看来,其实并不完全是核心、关键环节的应用。通过对一些示范项目的分析,他深深地感到,电信运营商为其他行业做信息化应用项目的思路,往往与该行业自身的信息化思路契合度不够,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行业信息化需求,致力于解决该行业和领域的核心问题。
    交通主管部门关心的,是如何建立全国统一、跨省份畅通的交通信息网络,是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各种交通工具,实现道路与运输能力的优化配置,按路政、路车、车车的信息化发展顺序。这与目前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实时路况查询、交通视频监控、违法违章信息推送、定位服务等需求有所不同,明显看到需求层次上的重点不一样。农业部门关心的,是如何实现农用机械的智能化远程控制,是农业生产经营中各类信息的无障碍流通,是对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实时监测等,这些具体而专业的需求,与目前电信行业信息化部门给农民手机发送的销售价格等市场信息,安装能打电话、能上网的多功能农村信息机这些应用,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正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教授的助手黄崎所说,作为种业研究人员,面临中国的优质种子被国际种业巨头全面击溃、“自留地”寥寥无几的状况,他更关心的是信息化手段怎么帮助他监控育种情况、缩短育种周期、检测种子质量,这无疑是电信业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领域。
    类似的问题,中国电信在探索智慧农业的时候遇到了,更多的运营商在为其他行业进行信息化服务的时候也遇到了。行业间的“鸿沟”其实非常明显,如果不加以解决,那么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只能浮于表面,处于底层和边缘应用、搔不着这些行业的痒处,因而不能在政策支持下大规模推广。
    站高一些,走近一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同行业之间的缺乏了解、“我行我素”,早已是经济社会的常态。但是,随着信息网络带来的根本变革,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纽带,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已经不可违逆。行业信息化,这本身就是融合创新的产物。而要打破行业之间的“鸿沟”,电信运营商还应该站高一些,走近一些。
    站高一些,就是要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高层次的交流,了解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建设框架,从而确定自身信息化服务的方向。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专家江志峰在给记者介绍时,首先拿出的是5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细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这让记者眼前一亮:这种对服务行业对象深入研究的态度,不就是敲破行业壁垒的巨锤吗?
    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中国电信提出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并组织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进行了智慧农业平台的研发,其核心内容是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相融合,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物联网、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记者注意到,中国电信提出的智慧农业的五个特点——数字化、精确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正是在充分理解现代农业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将农业信息化需求与自身信息网络服务能力相结合的产物。
    走近一些,就是要不厌其烦,深入了解行业细分领域的具体需求,充分调动信息网络资源,“调配”出个性化的信息化“套餐”。例如,针对规模化生产以及高经济附加值的农业温室大棚需求,中国电信深入农业现场,引导合作伙伴生产和提供专门适用于农业环境的各类传感与控制设备,同时利用电信3G网络,各类农业现场信息可以在线、实时地传送到智慧农业的远程监控与调度中心,通过与专家系统结合,实现自动化的农业生产与智能化的决策分析;针对生鲜乳行业的需求,中国电信依托3G网络,结合RFID物联网技术,通过为奶户配置翼机通手机,奶站部署刷机POS,同时集中建设奶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奶站日常的生鲜乳收购、生鲜乳销售、饲料销售、奶资结算和综合信息互动服务等功能,充分满足了政府、乳企、奶站以及奶户的信息化应用需求;针对农机管理的需求,智能农机管理系统利用卫星定位(GPS)、无线通信、地理信息系统(GIS)、3G等高新技术,将农业机械的位置、图像、音频及其他农业机械参数等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满足用户对位置服务方面的各类需求,对农机具和农机管理人员进行远程调度,提高农机具的使用和管理效率。
    坚冰也非一日可以打破,但树立正确的态度是必要的。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专门组建了智慧农业团队,他们从智能温室大棚应用入手,持续和深入地开展农业信息化研究,广泛与农业专家进行合作,通过联合攻关、示范试点以及规模复制等方式摸索信息化与农业的“两化”融合经验,为国家现代农业的转型提供支撑。正如靳东滨所说:“电信业的信息化服务进入哪个行业,就是推进这个行业的‘两化’融合进程。我们要拥有行业信息化专家,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为行业信息化服务。”破解行业信息化深入难的问题,关键还在电信运营商自身。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机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